本网讯(通讯员 马秋芬 黎媛青)12月11日上午,2020年第二届中澳法学教育(湖北)高峰论坛于我校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变革、挑战与机遇”。论坛邀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教授、湖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法官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文雄、武汉知识产权法庭庭长、高级法官尹为等30余位专家学者,300余人参会。本次论坛会议分为四个阶段:开幕式、主题演讲、院长论坛和闭幕式。其中,开幕式和主题演讲在主会场(流芳校区)四教多功能报告厅举行。院长论坛和闭幕式在分会场钟楼第二会议室举行。
第一阶段——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郑丹凤和湖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法官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文雄和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莱斯利教授作开幕致辞。由我校法商学院院长金明浩教授主持。
武汉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郑丹凤致辞
湖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法官进修学院院长杨文雄致辞
第二阶段——主题演讲,由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立新教授主持,分别由八位专家学者来做演讲。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教授做了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演讲。武汉知识产权法庭庭长、高级法官尹为以知识产权审判为例,讲述了关于“司法审判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李牧教授讨论了关于理工科高校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熊琦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石先钰教授分别做了关于“理工类大学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的开展”和“法律职业伦理学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演讲。北溟教育集团悉尼北岸律师行黄坚龙律师在“如何培育前线涉外卓越法治人才?”中指出卓越的涉外法治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双语能力外还必须体现出中国的道德观、传统文化和中国心。最后,我校法商学院院长金明浩教授和湖北忠三律师事务所余佳奇律师分别做了关于“新发展格局下的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培养实用型涉外卓越法治人才”的主题演讲。
高峰论坛现场
高峰论坛现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仁山教授作主题演讲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高级法官尹为作主题演讲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熊琦教授作主题演讲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石先钰教授作主题演讲
湖北忠三律师事务所律师余佳奇作主题演讲
半岛bandao(中国)院长金明浩教授作主题演讲
第三阶段——院长论坛,由长江大学社科处处长徐前权教授主持,这是一个自由发言的阶段,参与发言和点评的专家学者共10余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刘介明教授率先发言,从技术对立法、执法的影响,到虚拟化教学的思考,详细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在背靠理工科的情况下所展开的法学教育;湖北大学法学院系主任曾丽洁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公共管理加法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近几年尝试的法学加英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法学教育如何国际化的困惑;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院长邱秋教授,从法学教育面临的困难、国际化师资的投入、相关课程地开设以及学生国际化培养路径结果方面展开讨论;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赵立新教授,从法学教育办学机制开始,提出了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重点思考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学人才;长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彭泽君教授,主要介绍了学院法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现在法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与各兄弟院校互相学习探讨;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黄利红教授,介绍了法学院国际法才起步,法学学科专业性强导致学生学习有困难,希望通过参加此次论坛能够获得更多留学渠道;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副院长陈向军教授,通过对比省内外高校法学教育模式,提出法学涉外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及国际化法学教育在就业中所占的优势,并介绍了湖北师范大学在英语加法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湖北忠三律师事务所主任姜东律师和百思得律师事务所主任何应伟律师,从法律就业的层面分析了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他们提出法学教育不仅需要考虑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类型,还需要具有最基本的法学精神,有法律理想和信念。论坛时间紧凑、反响强烈。最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部主任邹记东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涂永前教授作点评,提出目前法学人才的国际化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四阶段——闭幕式,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财经传媒研究院冯欣楠院长做闭幕致辞,冯院长首先感谢了各位嘉宾精彩的发言,其次表达了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贡献力量的决心,最后宣布此次论坛圆满结束。
院长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湖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指导,武汉工程大学与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半岛bandao(中国)、长江财经传媒研究院承办,长江财经智库、澳大利亚北溟教育武汉分公司与武汉众合法律学校协办,汇聚中澳知名法学院院长、学科负责人和法律实务机构的海内外专家者,将落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共同搭建涉外服务中心,探讨如何培养湖北高校髙质量涉外法治人才,达到共建、共赢。中澳与会专家学者们的思想和智慧火花,对于如何进一步体现新时代法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推动法学教育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将为我校法学学科国际化的建设与发展形成重要推动作用。
(审核:金明浩)